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目录

摘要:(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1)逐差法(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第三章 相互作用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1.弹力的产出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2.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3.弹力的大小(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目录,标签:高一物理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1)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1)方法

  (2)选择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轻绳

  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