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教案

摘要: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3.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当路德投入到封建诸侯的怀抱后,人民就团结在宗教改革激进派闵采尔的周围,1524—1525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4.路德教派的传播宗教改革后,一些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同天主教诸侯抗衡。到16世纪50年代,双方缔结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路德创立的新教派不仅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三、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首先打破了西欧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拓性。路德的主张奠定了新教的理论基础。改革之后引起社会风气的一系列变化,减少了宗教节日,禁止朝拜圣像,废除神职人员独身等。这些加快了新教的传播。不久,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
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教案,标签:高二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
3.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当路德投入到封建诸侯的怀抱后,人民就团结在宗教改革激进派闵采尔的周围,1524—1525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4.路德教派的传播
宗教改革后,一些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同天主教诸侯抗衡。到16世纪50年代,双方缔结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路德创立的新教派不仅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三、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首先打破了西欧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拓性。路德的主张奠定了新教的理论基础。改革之后引起社会风气的一系列变化,减少了宗教节日,禁止朝拜圣像,废除神职人员独身等。这些加快了新教的传播。不久,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内容,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有何不同。(同学们分析比较后回答)
(老师总结概括)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加尔文的主张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的基础上。它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特别对法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四、法国的宗教战争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内容,找出法国宗教改革与德意志及瑞士的不同点(同学们分析后回答)。(老师总结概括)主要有两点不同:
一是法国王权的强大。早在14世纪,法国国王就控制了教会。法国王权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但坚持信仰天主教,反对宗教改革。二是采用了宗教战争的形式传播宗教。这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之争,南北两大贵族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西欧的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了一场宗教战争。传入法国的加尔文教被称为“胡格诺”,它得到了南方各地许多手工业者和雇工的信仰,也得到了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的支持,逐渐形成胡格诺贵族集团。北方大封建主仍以天主教为中心形成天主教贵族集团。随着新教的传入,天主教贵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发动了对胡格诺的战争,16世纪下半期,双方的战争持续了三十多年。最后法国国王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从此,胡格诺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打破了天主教对意识形态的垄断。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1.英国国教地位的确立
英国的宗教改革比较特殊,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内容,找出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比较后回答)
概括同学们的思考,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也就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二是教会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2.清教同国教的斗争
尽管英国国教在断绝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后,王室、贵族和资产阶级开始大规模剥夺罗马教会的土地和财产,但这种保守的宗教改革不可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它保留了许多旧教的残余。到16世纪下半期,不相信国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加尔文教的影响下,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的旧教残余,摆脱王权的控制,力图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这叫清教运动。后来,英国的资产阶级即以清教为旗帜,发动了反对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六、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教的主要派别和传播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内容,找出在宗教改革后,西欧共形成了哪几种新教派别,各自传播范围是何地。(同学们理解后回答,老师概括)
展示图影4: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北欧、美国
           加尔文派→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英国国教→英国(仍是封建教会)
2.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不管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如何,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因此,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其结果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变革。而各国宗教改革的推行,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了西欧整个社会历史的前进。
【布置作业】
1.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免除封建地租;
    B.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C.取消什一税;
    D.反对出售赎罪券。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宗教改革
一、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1. 宗教改革的背景
    2.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2.马丁•路德改革的经过
    3.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4.路德教派的传播
三、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
四、法国的宗教战争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1.英国国教地位的确立
    2.清教同国教的斗争
六、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教的主要派别和传播
    2.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章 www.67xuexi.com

上一页  [1] [2] 


Tag: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