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7:54:20]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养生保健知识 阅读:85344次
古今多少人用错药含恨而逝
药本是用来治病救命的,但一个人若用错药,将适得其反,轻则无疗效或引起小的不适,重则加剧病情甚至丢掉性命。古往今来,许多人用错药是因为自己或亲属缺乏医疗知识,或者是一时疏忽。
史学界怀疑,唐太宗李世民和清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死都与过量服用丹药有关。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晚年因吃了古印度方士那罗迩娑婆制成的“延年之药”而死亡。而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临终前“苦痢剧增”,疑似是服用丹药后的中毒症状。
据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清宫档案揭秘》介绍,雍正喜好炼丹,由来已久。他在做皇子时,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曾写过一首题目就叫《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最迟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雍正皇帝就经常吃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于1735年8月下旬暴卒,很可能是由于丹药中毒。
青少年时代在雍正朝度过的曹雪芹,将服丹药致死的故事写进了《红楼梦》。整日“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的贾敬吃丹砂导致汞中毒而亡,死后“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
时至今日,虽然炼丹早已成为往事,但用药失误危及生命者仍屡见不鲜。今年5月,中超上海申花队的阿根廷籍主帅巴蒂斯塔嗓子疼,吃了头孢消炎药后引发过敏反应,当场休克,经及时抢救才醒过来。今年7月,河南郑州16岁少女常某因头痛去医院就诊取药,结果回家吃药时,本应吃一片药的四分之一,她却误服了一瓶药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25片“盐酸阿米替林片”。如果不是抢救及时,这“一念之差”足以夺命。
吃错药、吃药过量不行,吃了过期的药也会发生危险。有专家表示,药物过期会马上变质,不少药物在失效的同时,还会因毒性增加而变成毒药,哪怕仅仅过期一天也可能如此。
中国人为何总是“乱吃药”?
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发现,世界有1/3的病例死因是不合理用药。中国人是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由于国家整体资源配置失衡,导致中国始终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于是,老百姓若遇到小病,往往会偷懒不去医院就医,而是根据一些过往的生活经验,去药店买一些自认为对自己疾病有所帮助的药。但遗憾的是,他们经常买错药……
在药物用量上,大部分选择自行服药的人还是能够“按规服药”的。有调查显示,八成人会在说明书指导下服药。但仍有近两成人只是凭经验自己服药,根本不看说明书,甚至有近6%的人表示自己经常超出说明书规定剂量服药。另外,一些偏远农村教育水平比较低,一些老年人不识字,看不懂说明书,加上对医疗健康常识的匮乏,也造成了乱吃药现象的出现。
另外,就算去了医院,也会有“被乱用药”的可能。一些医院在利益驱动下滥开药物,尤其是滥开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明明只需用药5天,医生却开7天;明明便宜的药即可治好患者的病,医生却开价格贵的,直接导致病人“不合理用药”。比如,具有相似作用的青霉素、盘尼西林和环丙沙星,青霉素的价格是最便宜的,环丙沙星最贵。有些医院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就会不顾病情选择环丙沙星,患者治愈后,未来再患同样病时,就只能继续选择环丙沙星。医生乱开药、“小病大治”等行为,不仅加剧了原本就很紧张的医患关系,更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也有不少享受较高水平医保的老年人,主动要求多用药。某药房医生告诉记者,老年人是药房的常客,并且购买保健药品的居多。然而,很多保健品都存在夸大疗效、虚假宣传、销售人员资质不够等问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保健品的美国老年人中,有220万人面临药物混用带来的风险。这也给中国老年人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