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摘要:⑥抗战胜利意义: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收回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五)解放战争时期---两种命运的较量1.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2.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3.解放战争:(1)内战爆发:1946年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2)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4)1948年,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⑥抗战胜利意义: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收回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解放战争时期---两种命运的较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2.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1946年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1948年,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3.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意义: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是新中国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②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④新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保障:《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

  2.内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了五大民族自治区。

  3。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③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

  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使国家民主政治倒退。

  2.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①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②颁布1982年宪法,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逐步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基层民主选举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法律保障是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五、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①九条方针: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九条方针

  ②一国两制的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③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997年7、1香港回归,洗刷百年耻辱,在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一步。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三通限制放宽。形成“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

  2.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建国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的基本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外交活动:

  ①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