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摘要:(二)唐朝的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他们对“远夷”不歧视,对外来文化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开放政策。这种政策的形成,一是他们对外来文化的需要,二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所谓“盛唐无忌”。外国的商品、外国的艺术、外国的服饰,丰富了达官贵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越发感到不可缺少。这是唐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源。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古国的传统都在外来征服的过程中先后中断了,只有中国从没有被征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各种文化具有改造和吸收的特殊功能,使之逐渐中国化。唐朝统治者敢于放手进行中外交流,也就是不惧怕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唐朝与亚洲各国进行的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亚洲各国的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灿烂多姿的唐文化兼容并蓄了许多外国文化的精华。[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或用投影放大)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贡使后面的许多人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二)唐朝的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他们对“远夷”不歧视,对外来文化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开放政策。这种政策的形成,一是他们对外来文化的需要,二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所谓“盛唐无忌”。外国的商品、外国的艺术、外国的服饰,丰富了达官贵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越发感到不可缺少。这是唐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源。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古国的传统都在外来征服的过程中先后中断了,只有中国从没有被征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各种文化具有改造和吸收的特殊功能,使之逐渐中国化。唐朝统治者敢于放手进行中外交流,也就是不惧怕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唐朝与亚洲各国进行的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亚洲各国的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灿烂多姿的唐文化兼容并蓄了许多外国文化的精华。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或用投影放大)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此画的作者是阎立德,画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
同学们,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外来的贡品上,而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对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板书]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投影显示]
 
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唐朝时,日本发生大化革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NF378等贵重礼品。1970年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教师引导]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教师引导]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教师引导]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投影显示]
 
同学们,图中显示的是古黄泗浦鉴真第六次东渡启航处树立的石幢。在看完这幅图后,再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日本《东征传绘》中鉴真和弟子们准备登船的情景。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于鉴真的古迹、资料还有多少?请同学们课下有计划搜集。
下面我们看一下关于鉴真东渡的情况。
[投影显示]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并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纻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纻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