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初二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
2.能力培养
理解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途径。
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⑶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港澳的回归不仅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我国外交工作一大成就,更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
港、澳回归和处理台湾问题涉及经济、外交、统战诸多因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难题,学生不易理解。
三、导学提纲
导入新课
播放或由学生朗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引出课题。
(一)自主学习
1.香港、澳门是怎样被分裂出去的?
学生讨论回顾近代史关于香港、澳门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
香港:英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迫使清政府在1842年、1860年、189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对香港的统治权(教师可展示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图片)。
澳门:16世纪中期以后,葡萄牙殖民者以先欺骗,后强占的手段,占领了澳门。
2.台湾同大陆有怎样的历史联系?台湾问题的由来如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于1683年设立台湾府后于1885年在台湾设省)。在近代,日本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肯定台湾归属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集团内战失败,退居台湾。1950年,美国武装力量进入台湾岛与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从此造成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3.什么是“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是由谁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4.我国政府是如何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
(二)小组合作
1.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良策?
2.我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90年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3.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力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课堂展示
1. 什么是“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 香港是怎样被分裂出去的?
4.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6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90年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7. 结合实际谈谈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力因素有哪些?
8.绘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旗并说出其含义?.
(四)质疑答辩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看法?
2.既然我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为什么不承诺在台湾问题上放弃使用武力?
四.学生小结
(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的最后20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台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存在的众多的不利因素,深信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终将实现。)
五.达标测试
1.单项选择: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提出这一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 “一国两制”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3、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
A 1984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下列对于香港、澳门的回归,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B打破了海峡两岸人为的隔绝
C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D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5、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坚持和平统一 D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6、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香港回归祖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澳门回归祖国 D西藏和平解放
7.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B增进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C说明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D说明祖国统一问题已基本解决。
8、阅读分析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原籍陕西,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后历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监察院院长等职,1949年,于佑任随国民党到台湾,但他念念不忘故土家园。晚年,其思乡怀旧,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愈加迫切。1962年1月24日,83岁高龄的于佑任在病中写下了一首题为《国殇》的绝命诗,可谓一曲悲歌传千古。
请回答:
⑴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⑵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⑶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样的构想?
六.知识归纳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