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 3

摘要:4、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杰出画家 、 、 。5、书法:初唐三大家、盛唐 、中唐 、草圣 和 。6、音乐舞蹈: 、 。三.知识点内涵阐释:1、对隋朝兴建两都的认识: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 隋朝修筑驰道的历史作用:4、 隋朝的历史地位:5、 唐朝前期统治者用人的共同之处及影响:6、“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7、“开元之治”形成的原因:8、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9、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特征:10、隋唐文化的特点:1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2、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的原因:13、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四.纵横联系知识的分析与归纳:1、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历史启示:3、汉、唐两朝中外交往的差异:4、隋唐时期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2、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表现及影响:6、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五.单元基础知识过
中国古代史高考五步式快速复习 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4、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杰出画家     、      、         。
5、书法:初唐三大家、盛唐      、中唐       、草圣     和      。
6、音乐舞蹈:                、              。
三.知识点内涵阐释:
1、对隋朝兴建两都的认识:

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 隋朝修筑驰道的历史作用:

4、 隋朝的历史地位:

5、 唐朝前期统治者用人的共同之处及影响:

6、“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7、“开元之治”形成的原因:

8、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9、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特征:


10、隋唐文化的特点:

1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2、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13、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

四.纵横联系知识的分析与归纳:
1、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历史启示:


3、汉、唐两朝中外交往的差异:


4、隋唐时期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6、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五.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隋唐是秦汉之后第二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两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回答1—5题
1.隋朝统一的客观条件是①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②南北经济已基本平衡③广大人民渴望统一④隋文帝正确的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隋朝采取的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国内各地经济联系的措施是①灭陈,统一全国②营建洛阳③开凿大运河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4.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②知人善任,贞观一朝人才济济③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成风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其主要政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重视人才     B.发展科举     C.  劝课农商     D.限制佛教
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回答6—9题
6.与秦朝相比,唐朝的中央官制最大的变化是
A.中央官吏增多                          B.尚书省权力最大       
C.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权下放到兵部和吏部  D.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相互监督,保证政治清明       
C.废除丞相,加强了皇权             D.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8.关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改变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限制了皇帝用人的独裁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9.“(唐科举)……(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此材料说明①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②以门第出身为应试资格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④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唐朝前期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到唐中期因均田制破坏而实行两税法。据此回答10—13题。
10.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③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生产方式的赋税制度④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控制严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唐朝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调整生产关系                  D.减轻农民负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