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

摘要:总体来讲,夏朝时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西周时期已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中原、川西农业的发展。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渐向全国发展。两汉时期主要在北方有大量发展(如六辅渠、白渠),同时大的灌溉工程已跨过长江。魏晋以后水利事业继续向江南推进,到唐代基本上遍及全国,宋代更掀起了大办水利的热潮。元明清时期大型水利工程虽不及宋前为多,但仍有不少,且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兴建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显著的效益。举办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2、耕作和管理技术。夏、商、西周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三)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1、先秦:半坡种粟、麻;河姆渡种植水稻;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五谷都已种植。2、两汉: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东汉时已有双季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
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总体来讲,夏朝时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西周时期已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中原、川西农业的发展。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渐向全国发展。两汉时期主要在北方有大量发展(如六辅渠、白渠),同时大的灌溉工程已跨过长江。魏晋以后水利事业继续向江南推进,到唐代基本上遍及全国,宋代更掀起了大办水利的热潮。元明清时期大型水利工程虽不及宋前为多,但仍有不少,且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兴建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显著的效益。举办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
2、耕作和管理技术。夏、商、西周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三)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1、先秦:半坡种粟、麻;河姆渡种植水稻;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五谷都已种植。
2、两汉: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东汉时已有双季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3、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称我们在重要的粮产区。北方的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得到开发,茶树种植推广。
4、唐朝:圩田种植高产水稻,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制在南方推广,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外来作物莴苣、菠菜等得到种植。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5、宋元: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到江淮地区;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棉花种植遍及南北。
6、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
7、清朝: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四)垦荒的利与弊
1、表现:①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私田;②西汉:全国耕地面积扩大到八百多万顷;③三国:魏、蜀、吴都实行屯田,使荒地得到开垦;④南朝:江南土地大量开垦,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北方边疆得到开发;⑤隋唐: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开垦山地,围湖造田使耕地面积增加;⑥明朝:鼓励垦荒,明初全国垦田数达8.5亿亩;⑦清初:奖励垦荒,清初100多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40%即3亿多亩。
2、利:耕地面积的扩大,保证了农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促进人口的增殖。
3、弊:过度开垦,造成自然植被的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4、说明:中国古代自远古到西周,耕垦的区域限于中原与关中部分地区,进入东周后,由于人口的增多,土地私有制的萌芽、产生和确立,以及增强国力的需要,开发土地资源的要求大为增强。
在政府的组织和鼓励下,战国时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中原荒地大为减少,关中秦国荒地也得到迅速开垦。秦汉时期不仅内地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家疆域的开拓,垦田迅速向边远地区扩张,如秦始皇曾迁内地人民到珠江流域和河套一带垦荒。汉武帝在西域屯田。三国时期曹魏组织农民和士兵屯田。西晋和北魏、隋唐,先后实行占田制、均田制,将大量空荒土地分给农民开垦种植,同时又实行屯田,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
隋唐以后历代王朝也都重视动员和组织人民开发利用土地,如明初,太祖皇帝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实行屯田。清初以督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奖惩的标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与劳动人口一样,同是中国古代经济兴衰、国力强盛的标志。发达兴盛之时必是户口殷繁,桑拓满野;而萧条衰败之时则是千里无烟,鞠为茂草。中国古代国家重视人、地这两个农业生产力主要因素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发展,甚至出现繁荣局面的决定性条件。
但盲目垦荒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历史上黄河流域本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地区,滔滔黄河横贯东西,两岸草原、森林、农田交错,到处是青山绿水。所以,黄河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不懂得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耗的木材、粮食日益增加,就加速了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毁坏草原,年复一年,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使昔日的肥田沃土,逐步变成了今天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地面支离破碎,黄土裸露,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使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再如明末以来长江上游高产旱地作物的引进、人口膨胀、山地陡坡垦殖形成一个怪圈,使森林大量耗损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可避免性。
(五)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及特点等
1、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①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③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
④东汉:光武帝九次下达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
⑤三国:曹魏实行屯田,重视保护农桑;魏建国后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
⑥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⑦唐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精简官吏裁汰冗员。
  ⑧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
  ⑨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休养生息;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引进农作物新品种。
  ⑩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