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8:24:50]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综合 阅读:85876次
在说我具体的道理之前,我先问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
1. 如果手机的micro USB那么NB,为啥没有micro USB接口的U盘出现? 市场容量不是理由,要知道,智能手机现在的保有量,至少和PC是一个数量级的
2. 如果手机的micro USB那么NB,为什么鲜有micro USB的外设出现?要知道,就数量来说,micro USB的手机比iphone要多。
3. 如果手机的micro USB那么NB,我们还要SD(或者micro SD)接口干啥?
4. 如果手机micro USB那么NB,为啥很多手机还要单配Micro HDMI等其他接口?
5. 如果手机Micro USB那么NB,为啥工业级终端还需要通过CF,SD,或者专用接口来扩展接口能力?
6. 如果手机micro USB那么NB,为啥很多pad都还要在尺寸和厚度上费尽心思,以提供标准USB接口?
USB从设计和诞生之初,即使一个围绕着以PC为核心的接口框架和标准。
在这个框架中,一切的核心围绕PC,手机,包括其他外设,都是属于附属设备,没有PC,没有一切。
后来,大家发现,USB的接口尺寸太大,用于连接手机,数码相机等小型数码设备时,不太合适,因此出现了mini USB和micro USB
后来,发现,具有OS,具有独立的智能运算和控制能力的设备已经不是PC的专利了,(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这些智能设备之间本身就有相互通信和传输的需求。怎么办?
于是在这个明显已经不合时宜的USB框架中,增加了OTG,这是什么?这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权宜之计啊。
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可以当作一台PC了,为什么不能让手机当这个USB Master?
答案是,勉强可以。但是USB本来就是一种针对PC为Master目标而设计的PC外设的总线连接规范,放到手机上,有很多麻烦,困难和不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时钟控制,供电模式以及其HUB机制上。如果硬要这么做,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由于我曾经接触的很多工业级应用和需求中,对手机连接很多特殊的外部设备(例如1,2维条码读头,RFID感应,电子秤等等),传感器等有很多要求,也有大量的定制案例,和大量的设备制造商打过交道,鉴于流行与标准还有成本因素,USB接口规范是首选,但是综合多年的血泪史,我只能说,这他妈的手机USB真的是坑爹坑死人,最终绝大多数需求都转求通过SD接口,CF接口,蓝牙,甚至是老式的PCMCIA接口去实现。
我只想说,USB真的不是一个适合手持智能设备外接外设的规范。
再其次,USB只是一个低速的接口规范(其相应获得的好处是,可以同时连接多达上百个设备),是一个非对等的传输通信接口(有主从关系),对于PC来说,这无关紧要。因为,PC可以有1394,HDMI,DVI等接口进行补充,对于手机来说,这明显是个不合时宜的东西。
截至到现在为止,绝大部分智能手机采用的都只是不支持OTG的micro USB,少量智能手机采用了支持OTG的micro USB,只有凤毛麟角的手机(一般是专用的工业级机器)和部分PAD提供的USB Master(注意,这是标准的USB接口而不是micro USB接口),为什么?难道这些厂商看着苹果的配件市场繁荣不眼红吗?难道是USB标准推广不够广泛,支持和使用的人太少么?呵呵
一个只具备Micro USB Slave接口的智能手机,没有PC的话,除了充电,它啥都不能,啥都不是,能干嘛呢?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市面上智能手机都是如此,为什么呢?难道是三星,摩托,HTC,SONY他们都太笨了,看不到这里的价值和市场?
在来看看apple接口的框架
这是一个从根本开始,真正以手机本身为核心设计的接口规范,支持USB,进行PC连接只是他的功能之一。没有PC的情况下,它依然可以承担大量的功能,是一个真正为手机设计的接口规范和框架。
至于提到palm接口的@xmonkey 兄,这个。。。palm真的算得上是从良和追求先进才改成了USB。palm当年的接口是RS232 9针接口的变形,但是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他的管脚定义。。。
apple的30脚定义中,物理定义是独特的,但是逻辑上支持的都是现成大流的主要协议,例如各种视频协议,1392等等。
OMTP真的想改良,抛弃PC作为核心的时代的顽固保守的老思想老理念吧,专门为手机设计一种新的接口和传输协议,还是比较靠谱的做法。
至于lightning,真还没有研究过,研究过了再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