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初二物理概念总结

摘要: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一个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问题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v=s/t)在SI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因此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m/s),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km/h)*其含义;每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速度越大,运动越快.速度越小,运动越慢1)v=s/t(v,s正比例)1)s=vt(v,t反比例)2)t=s/v(t,s正比例)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控制时间不变,比较路程长短2)控制路程的不变,比较时间长短8.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9.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10.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1.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
初二物理概念总结,标签:初二物理学习方法,初二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一个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问题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v=s/t)

  在SI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因此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m/s),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km/h)

  *其含义;每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速度越大,运动越快.速度越小,运动越慢

  1)v=s/t(v,s正比例)

  1)s=vt(v,t反比例)

  2)t=s/v(t,s正比例)

  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控制时间不变,比较路程长短

  2)控制路程的不变,比较时间长短

  8.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9.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0.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1.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发生运动

  14.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15.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因此,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16.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7.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饿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

  18.当力的方式与力的作用点相等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19.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1N相当与两个鸡蛋的重量

  20.测量力的仪器叫做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2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2.重垂线来检验一条线是否竖直或一个面是否水平.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23.在地球表面附近比例系数g的植约为9.8牛/千克,它表明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24.F叫做F1和F2的合力,F1和F2叫做F的分力

  25.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6.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差,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27.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学中就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或几个力相平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虽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但是它的运动状态却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

  28.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沿同一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2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0.阻碍物体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31.物体在滚动时也受到阻碍运动的滚动摩擦.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2.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手的压力和接触面的性质及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

  33.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34.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固定不变的性质).

  35.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困难.反之,物体质量越小,惯性就越小,要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容易.

  36.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7.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总是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原先静止,就始终静止不动.如果原先运动,就始终以原来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册

  一.机械和功

  1.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该固定点O叫做支点,促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的距离L1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叫做阻力臂.

  2.所有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5.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所以它也属于杠杆机械,根据工作情况,可分为定滑轮与动滑轮.

  6.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7.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这时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8.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9.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10.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作用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W=FS)

  11.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因此功的单位就是 牛*米,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用J表示.(1焦=1牛*米)

  *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举力做功约为1焦,把10千克的桶装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提力做功约为300焦.

  12.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它来比较组功的快慢.用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则功率可表示为P=W/T

  13.在SI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符号是W.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1兆瓦=1000000瓦

  14.物理学中认为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物理初二物理学习方法,初二学习计划初中教育 - 初二学习 - 初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