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二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

摘要:负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入qin和掠夺②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垄断④自然经济⑤社会动荡根本原因:处于两半社会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时间:1945-1949年原因:①内战的破坏②法币政策、外贸逆差、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繁重的捐税负担【叁】(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a b)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a b)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时间:1
高二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负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qin和掠夺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垄断

  ④自然经济

  ⑤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处于两半社会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

  ②海外投资增加

  ③新建厂矿多

  ④新增资本多

  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

  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时间:1945-1949年

  原因:

  ①内战的破坏

  ②法币政策、外贸逆差、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

  【叁】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a  b)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

  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a  b)

  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时间:1958年

  后果: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极大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①使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②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半瘫痪,交通堵塞,物质供应困难,工矿业停产半停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开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形成: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  b)

  (1)南方谈话的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②……的判断标准

  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达共同富裕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

  (2)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起主导作用;公有制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重要组成。

  (3)意义

  ①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近代男装的变化:长袍马褂--西装(鸦战后传入,民国流行)--中山装(辛亥后大为流行);近代女装的变化:20c20s后,旗袍流行

  现代服饰变化:①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受政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接轨。服饰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3、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  b)

  突出特征:中西合璧,不洋不土

  婚俗的变化:婚姻包办--婚姻自由(清末民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时尚)

  丧礼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式并存,民间多为旧式。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节的变化,公历的使用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   b)

  ①轮船:1865年4月;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较快发展

  ③汽车: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2003年上海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④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业开始,30年代中期覆盖大半个中国

  ⑤ 人力车、自行车(1950s 国产自行车

  2、中国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发展(a   b)

  驿站和民信局

  邮政通信:1896清政府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华邮政,建国后,邮政与电信合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