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示例1

摘要:[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清军平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回答](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教师引导]清军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对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板书]2.伊犁将军的设置[教师讲解]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也自称“和卓”。这里大小和卓是指天山南麓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罗尼都和霍集占。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天山南麓)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示例1,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清军平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教师引导]清军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对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板书]2.伊犁将军的设置
[教师讲解]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也自称“和卓”。这里大小和卓是指天山南麓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罗尼都和霍集占。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天山南麓)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清军攻克库车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纳,只得逃到乌什,同样为乌什维族人所拒,遂退保叶尔羌。大和卓则据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相为掎角,抗击清军。第二年,清军两路会师在叶尔羌城东黑水河畔击败叛军,乘胜分军,攻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大小和卓见大势已去,大掠城中财物后率部逃往帕米尔。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三四百人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不久,当地部族将他们杀死,把尸首送交清朝。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教师强调]“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一目,要掌握以下四点:(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4)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清朝初年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描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友爱,体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赞歌。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学习。
[板书]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了解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艰难历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挂《清朝疆域图》)
 
明朝后期,蒙古族按照活动地域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初除漠南蒙古归属清朝版图以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
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结成松散的联盟,以和硕特部的首领为盟主。17世纪初,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台吉、浑台吉是蒙古贵族的称号)统治时期,势力逐渐扩大。土尔扈特部因受准噶尔部排挤,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和硕特部也迁移到青海一带。厄鲁特四部联盟至此基本解体。
土尔扈特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以后不久,俄国的势力也到达了他们的北边,并力图把土尔扈特变成他们的附庸。土尔扈特极力维护自己的独立,继续保持和蒙古其他各部的联系,互通婚姻,参加集会,不断向清朝进奉表贡,到西藏熬茶礼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道阻不通,阿玉奇汗派使者经西伯利亚来到北京。同年,康熙帝也派出使团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探望他们。阿玉奇汗欣喜若狂,详细地询问国内的情况,表示了土尔扈特部“属籍中华”和祖国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说“衣帽服色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难以相比”。
阿玉奇汗逝世以后,沙皇俄国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控制。沙俄政府为了对外扩张,向他们征收苛重的赋税,不断地征发兵员。土尔扈特的七八万战士在沙俄的对外战争中丧失了性命。沙皇政府还沿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萨马拉河修筑堡垒,驻扎军队,准备随时镇压土尔扈特部的反抗。
1761年,渥巴锡继承汗位以后,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驻官员,推行东正教,策划把那里变成为一个俄国的新行政区域。1770年,又强令16岁以上的男子尽行出征,阴谋借对外战争把土尔扈特部消灭掉。26岁的渥巴锡召开了绝密会议,组成领导核心,决定开展武装斗争,率领全部族回归祖国。十一月,渥巴锡以防御入侵为名,下令每户派出一人到某地集合,数万名骑士如期赶到。会上作了动员,一致决定东归,并立即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1771年一月四日,渥巴锡召集全部族战士,宣布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已下令要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圣彼得堡去做人质,还要挑选一万名骑士参加俄国军队,因此,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隶的枷锁,要么脱离俄国,回归祖国。一月五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带不走的粮食、物品。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渥巴锡骑在马上,举着鲜艳夺目的彩条旗,带着17万部众,分三路离开居住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
渥巴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时间就跨越千里草原,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袭击。九千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他们继续前进,全歼了抢先占领东进必经险要奥琴峡谷的哥萨克部队。在炎热的夏季,他们缺粮饥饿,疾病流行,击溃了从奥伦堡等地派去的两万追兵。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献出了永乐八年(1410年)明朝政府敕封给他们祖先的汉篆玉印,表示回归祖国的诚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示例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