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21:57: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结合史实分析隋统一的社会条件
(1)三国时江南初步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
(2)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重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东晋以来,南方士族地主占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唐文化繁荣原因
唐文化繁荣,除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还有一些:如唐代文化政策比较开明,如唐太宗实行三教(儒、释、道)并行政策;唐代科举制的实行;且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唐代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业民族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和兼收并蓄。
《中国古代史》第五章
☆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如何认识辽宋、夏宋之间的和议?
公元1005年和公元1044年,北宋分别与辽、西夏达成和议,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这些和议是北宋统治阶级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的产物,每年的岁币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但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达成和议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夏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疆地区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说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战争,也有和平,在长时期里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交往,共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第六章
☆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手工工场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何区别?
前者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后者为封建的生产组织形式。前者规模较大,苏州有些机户开设的机房有几十台织机,内部分工也较细,所谓“工匠各有专能”即指此种情况;后者规模较小。前者早期工人与资本家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人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对资本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后者的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有时也带几个学徒、帮工,学徒、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作坊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学徒没有工资,帮工除衣食外,工资徽薄,等等。
☆关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到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这期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十分缓慢。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戳然不同。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自然经济的藩篱。原因何在?资本主义能在西欧腾飞,得力于重商主义的推行,而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不断遭受摧残,要归罪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两代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明清两代屡次颁布禁海令,严禁人民私自出海贸易。明神宗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在工矿业发达地区、广设关卡,处处征税。清朝在全国城镇、交通要道,遍设税局,征税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明政府还建立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由于从事工商业必须承担风险,封建地租、高利贷就有更大吸引力。在明清两代,那些徽商、晋商发财以后,都广置田地,开办当铺,认为田地是最可靠的产业,放高利贷可以安坐获益。这就大大阻碍着社会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困而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