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摘要:③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满足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它们修约的要求;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是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是继续。扩大: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②开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5处,第二次增开11处。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阶段特征]阶段特征: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剧变的原因:19世纪前期,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而这时的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已显示出衰落趋势。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③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满足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
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它们修约的要求;
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是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是继续。
扩大:
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开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5处,第二次增开11处。
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剧变的原因:
19世纪前期,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而这时的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已显示出衰落趋势。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中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鸦片战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中国社会的剧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出现的历史条件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族官僚集团形成,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3)总理衙门的建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
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清朝统治,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上,二者完全一致,并且联合在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运动。
★3.洋务运动的阶段性及主要内容
前后共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原因共有四个方面:①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②顽固派的破坏;③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济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这类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采取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4.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