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2017高考历史热点--建国60周年

摘要: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1)经济体制改革:①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主要内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②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骤——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意义(影响)——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内容——所有制变化(单一公有制——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管理体制变化(高度集中——间接管理、宏观调控)。(2)对外开放新格局:①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②新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改革开放的成就(重点掌握农业和工业):①农业:粮棉产量世界首位,乡镇企业产值第一。②工业:基建技改重大发展,接近达到世界水平。主要有:(能源)葛洲、大亚、安太堡;(交通)大秦、京九(丁字形);(钢铁)宝山钢铁特有名。9.有中国特色
2017高考历史热点--建国60周年,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经济体制改革:①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主要内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②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骤——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意义(影响)——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内容——所有制变化(单一公有制——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管理体制变化(高度集中——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2)对外开放新格局:①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②新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改革开放的成就(重点掌握农业和工业):①农业:粮棉产量世界首位,乡镇企业产值第一。②工业:基建技改重大发展,接近达到世界水平。主要有:(能源)葛洲、大亚、安太堡;(交通)大秦、京九(丁字形);(钢铁)宝山钢铁特有名。
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走自己的道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方针: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②十二大(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①内容:(记忆口诀)什么道路哪种专政,谁来领导用啥思想。②意义: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3)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①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一番温饱;两番小康;中等发达比较富裕)。②十四大(1992年):形成三代集体(江泽民为核心);经体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①十五大(1997年):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党代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②十六大(20xx年):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十七大(20xx年):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10.“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人大常委《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和平方式统一;实现三通一探;停止金门炮击。叶剑英《回归、和平统一》的谈话(1981年9月)——两党对等谈判;三次国共合作;对台基本政策(可留军队;不涉地方;可进中央)。②“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含义(内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确认——1982年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构想。
(2)香港、澳门回归:①港澳问题的形成:香港问题——1842《南京条约》;1860《北京条约》;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澳门问题——1553强行租占;1887年《中葡条约》。②港、澳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原因——中国发展强大;“一国两制”方针正确。意义——共发展(标志洗雪百年国耻,开创香港与内地共发展新纪元);促统一(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作贡献(标志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3)海峡两岸交流:①有利因素:“一国两制”引起强烈反响,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②不利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③中国政府基本方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1)旧中国民族地区落后:①表现: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原因:生产水平落后,地理环境闭塞和旧中国歧视、压迫的民族政策。
(2)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方式:①民主改革:用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②土地改革:分配土地,互助合作。
(3)新中国民族原则和政策:①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②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五大自治区建立时间口诀:47蒙古55维,58壮回65藏);支援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
1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环境: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开拓外交新局面:①冲破外交孤立:孤立目的——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孤立方式——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冲破孤立——头一年17国与中国建交,形成第一个建交高潮;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②提出五项原则:时间——1953年底,中印会谈首次提出。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内容——(记忆口诀:三互两平)。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取得外交新成就: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原则)——同:相同历史(殖民侵略);相同任务(独立发展);相同愿望(维护和平)。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13.外交事业的发展
(1)对外关系重大发展:①60年代紧张(“两只拳头打人”:针对美苏霸权主义)。②70年代缓和:方针——“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重大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1—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③“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新时期外交政策(80年代“无敌国外交”):①调整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②外交方针:(记忆口诀)反对霸权、不结盟(不与美、苏任何一方结盟);第三、睦邻、长开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