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五)

摘要:《青楼集》文学、戏曲史料。元代夏庭芝撰。《青楼集》成书于元至正乙未十五年(1355),全书 1卷,记述元大都、金陵、维扬、武昌以及山东、江浙、湖广等地的歌妓、艺人 110余人的事迹。这些女子各有不同方面的艺术造诣。《青楼集》记录了她们在杂剧、院本、嘌唱、说话、诸宫调、舞蹈、器乐方面的才能。尤其对某些杂剧演员的专长有较细的记载。同时还记录了她们与当时的一些达官显宦、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涉及名公士大夫等50余人、男演员30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戏曲的繁荣状况及元代艺人的生活情景。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存《永乐大典》中所收的三个元代南戏戏文,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它们在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所以,在戏剧史上,它们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勾栏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五),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67xuexi.com

《青楼集》

文学、戏曲史料。元代夏庭芝撰。《青楼集》成书于元至正乙未十五年(1355),全书 1卷,记述元大都、金陵、维扬、武昌以及山东、江浙、湖广等地的歌妓、艺人 110余人的事迹。这些女子各有不同方面的艺术造诣。《青楼集》记录了她们在杂剧、院本、嘌唱、说话、诸宫调、舞蹈、器乐方面的才能。尤其对某些杂剧演员的专长有较细的记载。同时还记录了她们与当时的一些达官显宦、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涉及名公士大夫等50余人、男演员30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戏曲的繁荣状况及元代艺人的生活情景。

楔子

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今存《永乐大典》中所收的三个元代南戏戏文,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它们在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所以,在戏剧史上,它们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勾栏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观众数千人。宋、元时的勾栏,今无一存,也没有留下任何形象资料,只能从各种记载中了解它的大致结构。

瓦市勾栏的出现,对中国戏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民间艺人向市民观众长期卖艺的地方,各种伎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吸收。演出可以经常化、固定化。

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

元代杂剧创作在剧本体制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由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来演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元杂剧的四折之间,大多可体现出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2)角色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但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搽旦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冲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含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3)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它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曲词的编排有一定的格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4)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有口语化的散文白、韵文白。从功能来讲,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为“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科”除表动作外还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和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或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全名,取末句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2、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在充分展示劳动人民强烈反抗精神的同时,寄托着作者对政治清明社会和清官廉吏的向往。这一类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四部杂剧中。通过这些杂剧,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关汉卿的社会政治理想。

(2)表现下层妇女的爱情生活和斗争,在对她们生存处境给予表现和同情的同时,更多地赞美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敢。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有《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部分属于下层女性,尤其是妓女。他们不仅善良美丽,多才多艺,并且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倍感凄凉,迫切希望从良。然而他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却是困难重重,甚至身落陷阱。但最终,这些女主人公最终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或者是姐妹们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与关汉卿其他杂剧作品不同,关汉卿杂剧创作中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几乎全部属于喜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明朗的语言,辛辣的讽刺,生动地表现了压迫者在斗争中的种种丑态和最终被战胜的结局。通过这样的结局,英豪就在普通大众之中,显示了作者对人民智慧的赞美。

(3)以历史上著名人物为刻画对象,在充分表现历史人物杰出才能和英雄气概精神的同时,又寄予着作者深重的历史悲剧意识。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单刀会》、《西蜀梦》、《单鞭夺槊》、《哭存孝》等杂剧中,而以《单刀会》和《西蜀梦》成就最突出。《单刀会》中,作者从“今日三分已定,恐引干戈,又交生灵受苦”的理论出发,用两折的篇幅,通过乔公主和司马徽的唱辞,着重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在《西蜀梦》中,关羽,张飞被害而死。作品用一系列的唱词表现了对英雄被害的悲悼。

3、关汉卿杂剧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的戏剧语言向来以本色当行著称。王国维称赞他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中称赞说“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总体说来,本色当行是关汉卿语言的基本特色,这种特色使其剧中人唱辞该雄壮时就雄壮,该妩媚时就妩媚,该文雅时就文雅。具体的说,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教育学习教育学习大全知识常识 - 教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