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21:57: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怎样复习备考20xx年高考历史
(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体系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历史主干知识各校教师都会高度重视,这里不再赘述。
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不是要脱离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观对教材知识重构和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再阐释,文明史是一种目光、是一种高度。例如:复习国共关系,就要站在“和则两利,分则伤民族元气”的高度来认识。
(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一节、每一单元
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但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从节——单元——整体来抓好基础知识,落实主干知识体系,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务必做到落实。同时又要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时,必须将知识内化,完成知识转化才是关键。:
(1)及时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理笔记千万不要抄写参考书上的预习提纲,而是要将知识浓缩、内化,要把书本读薄。边整理,边回想老师讲过的知识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2)及时完成课后训练。知识的落实和转化,都要体现在会做题和做对题上。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若将不懂的问题堆积起来,就很难在高考中获得成功,那些认为历史突击一下就能提高成绩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3)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要用“色笔”标出,要不断强化记忆。①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加深理解。②可以通过错题积累和自我反思达到提高的目的。
(4)学会知识迁移:许多历史知识必须结合地图册来掌握,凡教材上划*号的地图都是要求掌握的。尤其那些与主干知识相关、与热点区域经济相关的地图更要引起注意。
(三)、分阶段,理线索,整合单元知识,宏观掌握历史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以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下册第六章为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背景
国际: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全盘否定斯大林;帝国主义成绩掀起反共反社浪潮
国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变化,中共吸取苏联教训,注重自身探索,但经验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
有益的探索:毛两文(背景、内容、意义)、一八大(背景 内容精神 意义)——为以后的探索提供经验
阶级斗争:两反右( 57反右派 59反右倾)
曲折: 59~61年严重困难
(左) 社建规模、速度:三面旗(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原因)
纠“左” P108下 三方面(具体措施)— 62年经济开始好转;64年完成调整
发 展:经济建设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P109~110
方法指导:
首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简要化。在复习时要能够“纲举目展”。
其次: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做到点线清晰。
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学生的主干知识如果没有网络化,他心里很没底,甚至复习了就像没复习一样,这也会导致学生信心不足,文综答题的信心和第一感觉很重要的。)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来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背景、过程特点、影响)。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历史学习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这才叫知识整合。
再次:平时注意自我总结历史规律,将知识类化、同化。
如:历史事件的学习一般都可以从背景(大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展开)、过程、结果、性质和影响几方面掌握。
再如: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都要放入“特定历史条件下来分析”,从内部看,一般从物质、阶级、思想、社会矛盾几方面来分析;而失败的原因,一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
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从几方面考虑:吸取教训、调整政策或变革生产关系(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统一、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等;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教育及人才储备等。
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历史“公式化”、历史人物脸谱化都是危险和有害的。如:材料解析题中要求“结合材料××”来回答时,就必须紧扣材料来解答。
(四)文明史的交叉与比较在近两年各省的高考题中大量出现,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把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开拓学生视野。
例1、07年重庆考卷19.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A )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