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摘要:建议教师采用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关于北宋的北伐,可向学生提问:“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 “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以此指出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多次对辽战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开始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实行了“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别戍卫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的禁军屯驻在边境上。这使得北宋御敌能力更为减弱。辽统治者则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地进攻。学习“澶渊之盟”时,可先让一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学生了解即可。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来得到正确认识,如:“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签订了盟约,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建议教师采用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
  关于北宋的北伐,可向学生提问:“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 “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以此指出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多次对辽战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开始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实行了“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别戍卫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的禁军屯驻在边境上。这使得北宋御敌能力更为减弱。辽统治者则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地进攻。
  学习“澶渊之盟”时,可先让一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学生了解即可。
  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来得到正确认识,如: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等。
  指导学生了解课本中选自《栾城集》的一段引言,增强对和议积极作用的认识。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简介夏政权的建立。
  2.宋夏之间的和战。
  本部分内容与“宋辽之间的和战”内容非常相似,组织学生讨论辽、夏政权与宋的关系的共同点。可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基础上互相提问,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
  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等几个问题。
  教师引导分析辽、西夏统治者的掠夺性和北宋统治者的腐朽、软弱性。
  三、碰撞中的融合:
  课本介绍了辽、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的措施和成果。
  辽统治者重视农耕,推行汉法,革除弊端,创立“胡、汉分治”的政策,使辽很快进入封建社会。西夏统治者也积极地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并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宋与辽、西夏在碰撞中、特别在和议后的密切交往中,共同获得了新的发展,进行了新的融合。
  建议教师首先提问“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合前文内容)、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等。
  可利用课本插图和彩图加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感性认识。
  (彩图“契丹王子骑射图”)。
  “辽马鞍、铃铛”既反映了其游牧民族的本色,服饰和马鞍上精美的龙形等雕饰又反映了学习汉文化和与汉民族的融合。彩图“西夏文敕牌”反映了西夏文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画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小结全课:
  组织学生评议自主学习成果。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答案:A
  分析:澶渊之盟时宋辽关系中的大事,北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答应给辽“岁币”。辽同意撤兵,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并开展边境贸易。盟约是在北宋战胜辽的情况下,由于北宋统治者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而签订的。所以选A。
  例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答案:B
  分析:本体主要考擦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能力。宋辽、宋夏议和后这些政权是并立的状态,并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A、C两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宋辽、宋夏议和中北宋统治者都接受了屈辱的条件,这正是北宋统治腐败的表现之一。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二、填空题
  1.916年,_称皇帝,建立契丹国。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_。
  2.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御驾亲征,来到         城,打退了辽军。
  三、连线题
  契丹             元昊        西夏          兴庆
  党项            阿保机        辽           上京
  答案:一、1.A  2.B
  二、1.阿保机   文字    2.寇准  宋真宗  澶州
  三、扩展资料
 
元昊
  元昊(1004~1048)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他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他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荣创制的。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他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是党项的民族英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