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摘要:其次是改修姓氏,变更官名,消灭政敌,制造舆论。在这些方面,武则天同样是大刀阔斧,步步奏效。公元659年,她通过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使原来在《氏族志》中所没有的后族武氏被定为姓氏中第一等。684年,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又改唐百官名(如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改百官之名是她登基称帝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年,柳州司马徐敬业,以十数万兵马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688年,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很快就平息民这两次叛乱。到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年,高僧法明等十人献《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天上的弥勒佛下凡转生,应该代替唐朝做天子。武则天心领神会,向全国颁发《大云经》,令诸州都建造大云寺。接着,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这样,水到渠成,武则天在“顺从众议”中当了皇帝。宣布改唐为周,自号为圣神皇帝。这时她已是六十七岁的高龄了。武则天从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到登上皇帝的宝座,决不是偶然的。她紧紧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的力量,终于挫败了士族官僚集团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其次是改修姓氏,变更官名,消灭政敌,制造舆论。在这些方面,武则天同样是大刀阔斧,步步奏效。公元659年,她通过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使原来在《氏族志》中所没有的后族武氏被定为姓氏中第一等。684年,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又改唐百官名(如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改百官之名是她登基称帝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一年,柳州司马徐敬业,以十数万兵马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688年,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很快就平息民这两次叛乱。到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年,高僧法明等十人献《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天上的弥勒佛下凡转生,应该代替唐朝做天子。武则天心领神会,向全国颁发《大云经》,令诸州都建造大云寺。接着,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这样,水到渠成,武则天在“顺从众议”中当了皇帝。宣布改唐为周,自号为圣神皇帝。这时她已是六十七岁的高龄了。
  武则天从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到登上皇帝的宝座,决不是偶然的。她紧紧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的力量,终于挫败了士族官僚集团的反抗,建立了武周政权。如果说,在她称帝前的三十多年参政生涯中,已显示了她惊人的政治手腕的话,那么在她称帝以后执政的十多年中,就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防止唐宗室及旧士族的反抗,她继续狠狠地打击政敌。天授元年(690年),她除掉唐宗室属籍;加强了御史台(武则天改为肃政台)对内外文武官吏和军队的监督;改羽林百骑为千骑,充实皇宫的警卫力量,以防止宫廷政变。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武则天借箕州刺吏刘思礼谋反案件,诛杀了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政敌,其亲党连坐流窜者达一千余人。
  第一、重用酷吏,奖励告密,对亲近人也注意控制使用。她在朝堂放置四个铜匦,其中一个专门收受告密文书,并派专人办理谋反案件。有时,她还亲自召见告密的人。她擢用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二十三个酷吏,先后杀掉唐宗室贵戚几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以下的官吏更是难以计数,形成了朝臣人人自危的局面。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局势,抑止群情激愤,武则天采取重用酷吏又杀酷吏的办法。即使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大酷吏也不能幸免。他们三人分别给予流放岭南或杀头、灭族的处理。即使对自己的亲近人员,她也注意控制使用,对她的侄儿武承嗣、近臣张昌宗等,都不允许他们过分地作威作福,否则也要受到惩罚。
  第二,大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委以重任。在她统治时期,杰出的文武大臣并不比唐太宗时少,就因为她爱惜人材并善于选贤任能。武则天能够听谏任贤,具有政治家的气魄,这和她年轻时受唐太宗的影响有关。她前后任用的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边将如唐休武、娄师德、郭元振等,这些文臣武将皆是有功于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在唐朝的内政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使“贞观之治”的盛况得以继续发展,并使国家免于内乱和外患。她还经常留心人材免遭埋没。有个被免职的小官张嘉贞,有人推荐他,武则天召见后发现此人确有真才实学,就委他以监察御史的重任。一些耿直的官吏,只要不被她怀疑有谋反之意,她就能在酷吏、近侍的陷害中保全他们。
  武则天为了给中小地主阶级参政开辟道路,大力发展了封建科举制度。她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设立员外官,特别是她首创了殿试和武举,这为更多地发现、搜罗人材创造了条件。她登基的第一年,就派存抚使十人到各道去搜荐人材,破格任用,不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还是“下村教童蒙博士”,都是被搜罗的对象,这使许多落选的士人和乡村教师得到被荐举的机会。从此,未经考试的这些“寒门”、“卑微”之人,“起家自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有一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但对那些滥竽充数的平庸之辈,一经发现不称职,便废黜惩处,甚至有被杀头的。这样,在武则天施政的半个世纪里,始终有一批能臣干将为她效劳,维护着她的统治。
  第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规定州县境内,凡地主官做到“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则升奖;如果“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则惩罚。武则天曾编过一本《兆人本业记》,是一部农书,颁行天下,对唐朝的农业发展影响极大。甚至在她以后的唐朝历代皇帝,都把每年二月一日进呈她的农书作为一项制度。这样,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全国登记的户数,从永徽时的三百八十万户,五十年里渐增至六百十五万户。
  第四、抗击外族入侵,保护边境安宁。在她执政期间,对吐蕃贵族的入侵骚扰,进行了坚决的抵御,还派兵收复了安西四镇。边境的安宁,促进了国内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武则天在她统治时期,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确实滥杀了一些好人;她虽对亲近人注意控制使用,但对侄儿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仍有偏爱、放纵和授予重大权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徭役苛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庶族地主们上台后,和原有的门阀士族一起,加倍地盘剥农民,使土地兼并之风更盛,均田制遭到破坏,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她提倡佛教,废弃学校,还大修庙宇,造像,建明堂,修天枢,铸九鼎,耗费了大量钱财和劳力。
  尽管武则天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过失,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在她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里,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安定,使贞观时期所取得的统一和国家强盛的局面得以巩固下来并继续发展,这是她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这一点,即使是对武则天称帝有“微词”的史书也不得承认。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就说,武则天“僭于上而治于下”。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率领群臣入宫,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即位,恢复唐国号和一切唐制。
  武则天死前留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八十二岁。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封建帝王的陵墓上都刻有历数“丰功伟绩”、歌功颂德的碑文,但是,位于今西安北八十公里的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同葬的陵墓),高宗碑的铭文为武则天草拟,而武则天碑则无一字。武则天为自己立下了“无字碑”,不要碑文,这说明她生前已经意识到,对她的评价后世定会众说纷纭,因此,功过是非,只有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