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

摘要:关键提示 一条鞭法让田亩分担了户、丁的役银,并没有免除丁银。 (7)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方案中,哪些有利于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六、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1.农村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以往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已不适应。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了的富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关键提示
    一条鞭法让田亩分担了户、丁的役银,并没有免除丁银。
    (7)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方案中,哪些有利于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六、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1.农村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以往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已不适应。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了的富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的配套措施。
2.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目前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目前出现的粮食供过于求,价格低迷不是一个长期现象,而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中国应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以适应“人世”的新形势。
3.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和增收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农民收入问题是近几年来“三农”问题的突出焦点。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突出的原因是农民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人口分配不合理,城市消费群体比重较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思维拓展
    拓展1: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3)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两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如王莽的王田制、隋唐的均田制、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虽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不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阶级通过起义的方式,进行均田免粮,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成功。
    拓展2:小农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尤其注重改良土壤和施肥,使地力长期保持而不必休耕,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www.67xuexi.com。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与市场相联系的农民家庭手工业,如棉纺、丝织、制茶等也得到发展。
    拓展3:中国古代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将田租减为十五税一,景帝时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2)东汉初,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
    (3)唐朝时,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4)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5)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募役法,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6)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7)清初,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拓展4: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中国古代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如隋唐以来的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