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

摘要: 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①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②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③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④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拓展5:建国后农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1)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 原因;一些领导入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①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②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③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④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拓展5:建国后农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1)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
       原因;一些领导入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考链接
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在当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本专题的内容在专题复习阶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农业和农民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都是很高的。2000年广东卷出了一道材料解析题;20xx年全国文综卷出了一道综合大题,同年广东、河南卷出了一道问答题;20xx年,全国卷及江苏、上海卷中共有10余道选择题出自这一内容;20xx年高考中,全国卷和上海、江苏、广东等卷中,涉及到“三农”问题的选择题有10余道,非选择题有3道。20xx年高考有多题属于农业内容。全国文综卷二从水利的角度出了4道选择题。
    农业问题既是一个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问题。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将我国当代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如下视角:
   (1)历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对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政策。
   (2)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注意掌握历代统治阶级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采取的是何种土地政策。可适当联系世界史上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采取的土地政策,加强横向联系和学科内综合。
    (3)农民的负担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又一主要内容。要注意纵向把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负担(在古代主要是赋役负担)的情况,以及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和调整情况。
    (4)重农政策是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重心。要注意理解中国历代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
    (5)要注意从中外联系的角度全方位聚焦“三农”问题。20xx年高考就指向苏联的农业政策这一内容。要关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内容。
释疑解惑
1.如何掌握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1)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的兴修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和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与技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朝代都全部具备这些条件,往往只具备其中的某些条件。在分析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时,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2)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
    ①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产量的提高等。②手工业方面;手工业部门的扩展,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冶铁业、纺织业、造纸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花色品种增多等。③商业方面:商品种类的增多;集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货币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在归纳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时,可从上述诸方面去思考。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及原因
    (1)六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那时,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方大量人口南移。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蛮、俚等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④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
    (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分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十大长效热点专题复习》相关文章